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 他是前总统,也是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亲密盟友, 他说:“不能再谈论波罗的海国家的无核地位——必须恢复平衡. 直到今天,俄罗斯还没有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措施.”
瑞典和芬兰 两家公司最近都表示有兴趣加入 北约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结果. 芬兰总理, 桑娜马林, 说她的国家, 它与俄罗斯接壤800英里, 会决定是否加入"几周而不是几个月".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正在重塑欧洲的安全环境. 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期间,瑞典和芬兰都保持不结盟. 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他们在安全问题上的激进政策转变,反映了整个欧洲的类似变化——包括德国提出的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的提议. 这是两个中立国向西的转移, 同时,德国也重新燃起了抛弃传统军事谨慎的欲望, 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
但加入北约的举动对两国都有风险, 它们既与西方坐着,又不得罪强大的邻国,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事实上, 这两个北欧国家加入北约(Nato),与其说是一种安全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种安全困境.
一个"安全困境” 由美国冷战学者约翰·赫兹提出 in 1951. 当弱国寻求增加他们的力量来平衡一个强大的国家, 正如斯堪的纳维亚人计划加入北约一样, 更强大的国家(俄罗斯)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威胁,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
因此,克里姆林宫做出这样的反应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梅德韦杰夫的警告,普京的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 最近描述北约 作为“对抗的工具”, 警告芬兰和瑞典的加入“不会给欧洲大陆带来稳定”,.
从强权政治理论来看,这一困境给了俄罗斯两种选择. 它可以通过军备竞赛来增加自己的力量, 或者通过军事手段减少威胁——包括对北约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
在冷战期间, 和平是由双方的核武库维持的,这些核武库足以防止直接对抗. 结果是两个大体相当的联盟之间展开了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方面的竞赛, 这两种情况都没有给对方带来明显的优势, 包括双方在更靠近对方领土的地方部署导弹, 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前.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是什么把双方带到了核对抗的边缘, 证明了避免这种平衡被严重破坏的重要性.
继续……
完整的文章请访问Caroline Kennedy-Pipe教授和Afzal Ashraf博士 谈话.
结束